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专场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0-06-19 10:00:00   【字体:

发布会现场

6月19日上午, 必威体育app官网: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专场,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必威体育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主任蔡祥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必威体育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祥荣: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怒江州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脱贫攻坚系列发布第二阶段的首场发布,将由怒江州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基层干部介绍怒江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先生;

怒江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张杰先生;

怒江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余剑锋先生;

怒江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智泉先生;

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吕超先生;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建梅女士;

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孔玉才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和怒江州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中共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发布新闻

中共怒江州委书记 纳云德: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中共怒江州委、怒江州人民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怒江发展的关心、关注、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怒江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怒江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人口多,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最关心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怒江脱贫工作先后作出多次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一次会见、两次回信、一次听取工作汇报,为打赢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头号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到2019年末,全州累计脱贫2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6.24%下降到10.09%,独龙族、普米族实现整族脱贫,169个贫困村出列,贡山县脱贫摘帽。经动态监测,到目前,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千百年来压在怒江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即将被彻底挖掉,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历史飞跃。怒江过去交通内联不通,外联不畅,大部分群众出行靠走路、过江靠溜索、运输靠人背马驮。现如今,怒江美丽公路及南延线建成通车,成为引爆怒江旅游、推动怒江发展的振兴之路;兰坪丰华通用机场投入使用,实现了怒江各族人民期盼千年的“飞天梦”;保泸高速公路今年年底将建成通车,怒江即将结束无高速路的历史。同时,畅通的县、乡、村组公路,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也成为惠及民生、绿色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贫困群众从穷窝穷业到实现了安居乐业。过去怒江绝大多数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山峻岭、峡谷缝隙,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州10万贫困群众搬出了大山,迁入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崭新社区,拎包住进窗明几亮、家具家电齐全的新楼房,告别了“竹篱为墙、柴扉为门、茅草为顶、千脚落地、上楼下圈、透风漏雨”的蔑笆房和木板房。通过搬迁,小孩上学近了,群众就医方便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劳动技能水平提升了,实现了安居乐业。许多搬迁户都说:“过去住在山坡上,出门是山路,住的‘千脚楼’又矮又小,人畜混居,环境‘脏乱差’,现在我们搬到新家,比原来住的好多了,现在不想回去了。”

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过去,由于发展受限,群众生活条件艰苦,缺衣少食,衣着寒碜。我们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来抓,实现了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773元提升到2019年的7062元,年均增长11.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这几年,随着收入的增加,广大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建新房的多了,买汽车的多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怒江各族人民实现了从“苦日子”到“熬日子”再到“好日子”的沧桑巨变,豪迈地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绿色成为新时代怒江最显著的底色。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各族群众告别了“靠山吃山”、陡坡耕作、毁林开荒等传统的农耕生存方式,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如今,群众住楼房习惯了,用电磁炉、液化灶替代了柴火,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随着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怒江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更蓝了,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8.08%,居全省第二位。生态环境状况位居全省前列,贡山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正在开展现场核实,蓝天、碧水、青山让怒江成为云南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全州民生事业大幅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民生保障持续加强,长期困扰群众的上学难、就医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平安怒江建设深入推进,边疆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2018年度、2019年度怒江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综合满意率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3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通过省级验收和第三方评估,完成了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贡山县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兰坪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通过省级验收。

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得到了历练,能力提升了,作风转变了,自信心增强了,精气神提振了,“苦干实干亲自干”的怒江脱贫攻坚作风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人民楷模”高德荣、“全国最美支边人”管延萍等一批“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的怒江脱贫攻坚干部。自强自立的社会新风正在形成,勤劳致富的多了,“等靠要”的少了,自我脱贫意识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安贫守贫的观念已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怒江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是历史性的、决定性的,这主要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牵挂,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彰显,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倾力帮助。在各方面的倾心倾情倾力支持下,怒江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时代赋予的最大使命,坚持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抓住症结、抓住根本,结合实际,走出了一条中国减贫事业的怒江实践之路。

一、健全工作体系,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组建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体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制,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每月驻村2天以上,带头深入最偏远的乡(镇)和贫困村调研,每次下乡调研必看扶贫。县(市)委常委下沉乡(镇)担任第一书记,选派处级干部担任乡(镇)扶贫工作队大队长,科级以上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选派8000余名扶贫队员,驻村入户、真帮实干,2万余名干部结对帮扶,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能力水平的新标杆。建立健全指挥、责任、政策、工作、投入、动员、监督和考核的8个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开展“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脱贫”主题实践活动以及“下沉作战、全面总攻”和“背包上山、牵手进城”等专项行动,组建“扶贫暖心团”,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二、补齐短板弱项,“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开展深度贫困“百日歼灭战”“大走访、大排查”和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等专项行动,实施挂牌作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到户到人,逐一查找问题,逐一整改落实。目前,全州产业已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96%,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对标“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要求,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和农村危房大排查工作,全州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动态“清零”目标。所有学校全部达到“20条底线”办学标准,全面落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贫困生资助等政策,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四步法”,抓实抓细“一校一案”“一班一策”“一生一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贫失学辍学;完成4万人“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群众普通话培训。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医疗设施,不断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村村都建有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村医,符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大病救治进展率达99.42%,家庭医生履约率达98.34%。

三、挪穷窝断穷根,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头号工程

按照整村整组搬迁和“下山进城入镇”的思路,规划建设67个集中安置点,完成了怒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行动,让1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迁入崭新社区,旧房换新房,村民变市民。我们将后续扶持和“稳得住”工作的谋划贯穿到整个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制定了《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当前全州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18项重点工作通知》等一批有效举措,不断完善学校、卫生室、村史馆、文化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立基层党组织、社区管理机构和综治中心,开展管委会+社区+暖心团的暖心服务,让群众在新家住得安心。建设了41个扶贫车间,让“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成了搬迁群众新的生活方式。设立52个就业创业服务站(点),转移就业47977人,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实现了户均1.85人就业。抓好10个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示范安置点建设,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 “稳得住”工作落到实处。

四、不断夯实基础,区域性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破解

把交通作为破解深度贫困的“卡脖子”工程来攻克,狠抓骨干路网和综合交通项目,打通外联内通通道,解决区域性贫困制约。脱贫攻坚以来,先后投入234.2亿元,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改扩建以及乡(镇)、村组公路建设,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完成怒江、澜沧江两岸36座“溜索改桥”,“过江靠溜索”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州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25%,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3.17%,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100%通宽带。

五、抓牢产业就业,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发展以草果为主的绿色香料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目前,全州主要香料作物种植面积达144万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13万户3.78万人。绿色香料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绿色香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草果文化周”等活动,组建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绿色香料产业逐步成为怒江的脱贫产业、致富产业、小康产业。我们还组织推进蔬菜、水果、中药材、生猪、肉牛等高原特色种养业,实施百万亩草果、百万亩核桃提质增效。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今年以来,全州上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4万人,比去年全年增加了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36万人,今年一年转移就业目标任务两个月全面完成。

六、坚持生态优先,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实现共赢

坚持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并重,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定》《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通过群众搬迁下山,生态修复上山,让群众既摆脱了贫困,也让原居住地的生态脆弱区得以休养生息。实施“以电代柴”项目,培育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生活理念。从贫困群众中选聘生态护林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生态脱贫。3万名贫困群众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户均年增收1万元,带动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实施“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组建185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2万余名贫困人口参与推进怒江、澜沧江两岸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怒江花谷”生态建设,与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产业扶贫等有机结合起来,完成花谷示范点建设29个,累计种植各类观赏苗木2040.77万株19.08万亩。

七、激发内生动力,干部群众精气神全面提振

开展“争当‘有情怀有血性有担当’的怒江脱贫攻坚干部”研讨实践,分层级在各级干部中全覆盖开展“对党忠诚、履职尽责、攻坚克难”专题谈话和廉政谈话活动,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忠诚履职尽责。每年定期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脱贫攻坚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州委主要领导带头授课,提升各级扶贫干部攻坚能力。树立从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关心关爱基层扶贫干部,创新成立扶贫暖心基金,对脱贫攻坚一线死亡、受伤、患重病的干部和家属构筑起暖心保障网。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志智双扶并举,组建了覆盖县(市)、乡(镇)、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活动和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全州各族人民感恩意识不断增强,发自内心的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推进“乡村能人”培养、“脱贫能手”竞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巧媳妇”工程,不断加强群众劳务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精准有效衔接,带动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最终实现精神与物质“双脱贫”。

八、凝聚社会力量,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珠海市8个区、18个乡镇(街道)、161家企业、57个社会组织与怒江州4个县(市)、18个贫困乡(镇)、161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各类援助资金13亿元,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帮扶、真抓实干攻坚。中交集团与怒江州形成50年不变的命运共同体,累计投入5.5亿元,在交通、产业、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三峡、大唐等集团公司,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投入真金白银,精准帮扶怒江“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三峡集团投入帮扶资金8.9 亿元,精准帮扶怒族、普米族;大唐集团投入6.7亿元,精准帮扶傈僳族。

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发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怒江脱贫攻坚精神和“苦干实干亲自干”的怒江脱贫攻坚作风,坚持接续奋斗不停顿,加力加压不大意,决战决胜不放松,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如期兑现“军令状”,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怒江,欢迎大家到怒江做客、观光。

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