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云南日报          2020-12-01 08:27:21 【字体: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持续推进行业扶贫、对口支援和定点扶贫——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白石镇双龙村是省生态环境厅扶贫挂钩点,也是云龙县47个贫困村之一,这里地处大理、怒江两地和云龙、兰坪、剑川3县交界的山区,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贫困程度比较深。

2.jpg

2015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挂包帮”定点帮扶责任,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坚持“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扶贫理念,将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在贫困地区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新路。

把使命放在心上  把责任扛在肩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开展生态环保扶贫则具有双重意义,既让贫困群众从守护绿水青山当中收获真金白银,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攻坚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和部署,结合生态环境工作实际,将定点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投入保障、精准落实等体系,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重点支持。

为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规划,省生态环境厅上下勠力同心,精准施策,靶向帮扶,用心用情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组织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组,为挂钩点拟制了《白石镇双龙村脱贫攻坚规划》、《白石镇双龙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明确定点扶贫工作的思路和主要目标。厅党组定期分析研究全厅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制定脱贫攻坚具体工作措施。厅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厅领导先后多次深入云龙县开展“转走访”和调研活动,全面掌握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以及帮扶需求等,及时调整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在厅党组和厅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定点扶贫县、村等问题,深入开展精准帮扶。2015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先后组织49批次共450人次到云龙县走访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按照省“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做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选配的有关要求,省生态环境厅精心选配政治强、素质高、作风硬、能吃苦的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2015年以来,全厅共选配了3名处级领导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挂任云龙县委副书记,先后选配30名同志担任驻云龙县白石镇双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省生态环境厅连续3年被大理州评为扶贫先进单位,4名同志先后被大理州和省级评为扶贫先进工作者。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安排云龙县环保项目资金1亿余元。其中,2015年50万元、2016年2370万元、2017年1760万元,2018年1096万元、2019年3998万元、2020年1060万元。先后帮助白石、团结、关坪、诺邓、长新等乡镇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安排白石镇2233万元(2016年至2020年),重点抓好双龙村(大炼奉、大江登、岭后、松场、清明涧等7个自然村)村容村貌整治、畜禽粪便治理、垃圾收集处置、村容亮化美化、卫生厕所、畜禽卫生圈养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实施,贫困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水、垃圾、畜禽粪便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优美的环境也促进了旅游业、种养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有力推进了双龙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真心真意做帮扶  用心用情战贫困

双龙村贫困程度较深,让省生态环境厅广大干部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双龙村委会通往清明涧自然村的路上,一条双龙河将群众隔在了对岸,群众出行、孩子上学,只能蹚着河水、摸着石头过河。沿河两岸村民的生活和出行受到了极大影响,学生不得不绕道10多公里圆“求学梦”。建起一座桥成为两岸村民的梦想。

为切实解决出行问题,2015年,原省环境保护厅从切实改善民生入手,把建设一座桥纳入当年该村精准扶贫的交通实施项目。工程于2015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们激动地说:“盼了几十年的修桥梦终于实现了。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出行不再摸石头,脱贫致富我们更有信心了。”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座桥为“连心桥”。

2017年,按照“企业+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原省环境保护厅购买了36万元的诺邓黑母猪免费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委会,并为双龙村委会建设规范化猪厩一个,增强群众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2018年,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一项惠民工程,为无能力建房“三类困难人群”筹措资金70万元,兜底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几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在双龙村的帮扶故事不胜枚举。

情系群众,爱洒双龙,驻村帮扶的日子里,驻村工作队员成了群众最信赖的“贴心人”。由于地处山区,四周山高坡陡谷深,每年到了七八月份雨季,双龙村时常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村道路无法通行。驻村工作队员们始终把群众的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观察着雨季中的天气、路况变化,提醒村民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1.jpg

2018年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双龙村上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持续了约40分钟,大水冲坏了村里的部分路面、部分地段出现塌方,出村的道路被滚石堵个严严实实,雨势刚刚减弱,驻村全体扶贫队员就扛起铁锹、锄头等工具,踏着泥泞和在风雨中赶来的村民一起搬滚石、抢修损毁路面,身上的泥水、雨水混合着汗水浸透全身,有的手磨起了血泡,有的手脚被划伤,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更没有人退缩,历经6个多小时的奋战,道路终于恢复了畅通。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驻村扶贫队员的身影,仅2018年,驻村扶贫队员就参加抢险救灾6次。村民们说:“灾害面前、关键时刻,总是少不了扶贫工作队员。”

50多岁的杨显文是清明涧小组村民,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依据当时政策规定,符合脱贫条件。后来扶贫队员在走访中注意到,他家住的是空心砖房,铁皮屋顶、家里只有一张床,没有稳定的收入,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研究后,在2017年6月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中决定他家返贫。之后,根据杨显文的意愿,在整村推进产业帮扶项目中,为他争取了300只山鸡的养殖项目,2018年又把他的房子列入到了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并尽快帮他建起了新房。如今,住进新房的杨显文一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生态环境厅的扶贫工作队员好。

4.jpg

每年5月是烤烟种植期,每当这个时候,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总会顶着烈日来到田间地头帮助村民进行烤烟种植、清塘,之后再帮助他们摘烟叶、编烤烟。村民们说:“扶贫工作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大家收入提高了,脱贫致富有望了。”

融入扶贫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

脱贫是拼出来的,致富是干出来的。省生态环境厅紧紧围绕“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紧盯基层党建薄弱环节与精准扶贫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互推互促、相辅相成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力量, 找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持续在建组织、带队伍、强责任、严纪律4个方面发力,促进系统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双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按照“机关联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机关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活动要求,省生态环境厅直属39个党支部与双龙村4个村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党支部、省生态环境信息中心党支部、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党支部等党组织派出党员领导干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赠送宣讲资料以及电脑、桌椅、投影仪等物资,2019年为双龙村党组织解决了10万余元的经费,帮助双龙村总支和4个党支部完成党组织基本阵地建设。通过党组织之间结对共建,加强了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间的联系交流,引导全体党员带头投身脱贫攻坚,坚持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促双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省生态环境厅长期关切双龙村的教育工作,全厅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用行动传递爱心,让孩子身边充满爱,让贫困家庭学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6.jpg

双龙村建教学楼的时候,由于缺少资金没有建食堂,学生每天只能蹲在外面吃饭。由于没有修建围墙,学校操场下面就是深谷,学生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16年,在原省环境保护厅直属机关党委统筹协调下,投资50万余元帮助学校建起了坚固的围墙和明亮的食堂。由于学校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家庭收入低,学生学习生活艰苦。2017年,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评估中心、环保宣教中心等单位党委和党支部为学校110余名师生送上了“爱心礼包”,礼包里装着书包、文具盒、笔记本、图书等,并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设立了奖学金,极大地改善了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

“省生态环境厅爱心助学活动给学校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全校师生将不负期望,勤奋工作,精心育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省生态环境厅对学校的厚爱。”双龙完小负责人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倒计时,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省生态环境厅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党员干部拿出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高高飘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生态环保扶贫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从来不是对立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为脱贫输入“动力”,一方面要严格把好生态环保门槛,强化资源环境约束,落实生态责任制,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行动;另一方面,要立足各地优质资源,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在帮扶过程中,坚持把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前提,积极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生态潜力,努力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相融共生,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双龙村实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手抓顶层设计,以脱贫工作带动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共同推进,以生态村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助推脱贫;一手抓环境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在“建”的基础上强化“管”,严格“控”,努力建设“天蓝、山绿、水清、土净”的美丽幸福双龙。

产业生态化,加码脱贫攻坚“绿色引擎”。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本着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原则,省生态环境厅坚持把提升产业层级作为减贫富民的核心支撑,按照传统产业绿色化,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立足当地传统产业基础和优势,省生态环境厅大力引导和带动双龙村发展种养产业,并帮扶双龙村设立种养两个专业合作社,即双龙村种植合作社和双龙村养殖合作社,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的种养模式,解决农产品种养和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合作社鼓励双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加入到合作社中,依托产业发展,形成可持续的、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实现整体村集体经济大幅提升,当地绿色产业品牌日益叫响。

在生态扶贫工作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要把扶贫项目的实施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绿色转化机制,因地制宜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可持续减贫和绿色发展的共赢。

云龙县因地质环境等因素,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经过省生态环境厅多次分析研究,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州县产业脱贫扶持政策,实施绿色产业发展扶贫到村到户行动。通过引导,对村民房屋庭院、周边山地,林下种植金银花、重楼等中药材,林下养殖山地鸡、黑猪,既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目前,全村发展种植金银花900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459亩;种植麦地湾梨500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34亩;2020年,双龙村共种植烤烟2908亩,产量8145担,收入1170万元。

5.jpg

为推进保护生态环境与脱贫致富双赢理念在当地生根发芽,自2017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每年组织专家队伍多批次到云龙县调研和指导扶贫工作。每年组织专家开设“环保课堂”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在云龙县小学、中学开展“绿色细胞”工程建设。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扶贫观念的指引下,当地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林下产业、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增强。“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成为村民耳熟能详的口号和践行的实事。

2020年5月17日,省政府正式批准云龙县脱贫摘帽。定点帮扶双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518人全部实现脱贫,并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今后,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坚守责任担当,坚持绿色发展,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云龙县和双龙村努力探索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 必威体育app官网: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必威体育app官网: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