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动态

红河:尽锐出战逐梦小康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2-26 09:30:10 【字体:

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红河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举全州之力攻坚决战,凝心聚力交出高质量脱贫答卷。

红河.jpg

“全州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布朗族、拉祜族两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困扰红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今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0年及“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时指出,全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成为新州情。

决定性成就的取得,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来源于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来源于全州上下大力弘扬和实践“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精神,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以“户户清”为抓手不断补齐问题短板;源于全州干部尽锐出战,精准发力,确保啃下贫困硬骨头;源于社会各界真帮实扶、各族群众艰苦奋斗,凝心聚力合力攻坚,最终书写出红河州高质量的脱贫答卷。

红河2.jpg

蒙自海升集团万亩石榴基地

凝聚攻坚磅礴力量

“我用了3年的时间,做同一件事,能够改变这里,我觉得值了。”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是全省乃至全国都挂得上号的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李涛和同事们用1000多个日日夜夜,帮助当地拉祜族群众革除陋习、培植产业、重建家园,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历史巨变。

和李涛一样,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州各级扶贫干部冲在前、干在先,尽锐出战、下沉基层一线,5.95万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先后派出10366名驻村工作队员扎根攻坚一线,全州以贫困村为单位,党政干部带头干、行业扶贫有专班、基层一线建网格、全员参与促攻坚,各级干部用真挚的为民情怀、辛勤的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的精神。

聚焦深度贫困,470余万红河人民始终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坚决攻克贫困堡垒。蒙自市西北勒乡面对曾经高达94%的贫困发生率,群策群力、互帮互助,修路、引水、兴业、建房、办学、党建六措并举,从石头缝里刨出了幸福生活。

通过激发贫困群众奋斗精神、提升自主脱贫能力,红河州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主体意识,用自己勤劳双手和智慧脱贫致富,如今累计培养9770名“明白人、带头人”,倡导推行“革除陋习促脱贫”,探索推进激发内生动力的16个工作载体建设。如今,百姓信心强了、干劲足了,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蜕变。

红河1.jpg

元阳梯田红米获丰收。 本版图片均为供图

打好脱贫攻坚战役

一针一线在五彩土布间穿梭,高原奇花、青山绿水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在元阳县攀枝花乡猛弄村,当地妇女们从未想过,曾经深度贫困的村子,能通过自己的一根绣花针焕发光彩。

“如果不是上海援滇干部,我们的刺绣或许还是自做自用、藏在深山无人识的技艺。” 猛弄村村民张令琼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下,民绣传承实训基地、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绣娘大联盟”相继成立。同时引进了上海穆驰实业有限公司,家乡的绣品开始走出大山,数百余名绣娘在家就能实现增收,本民族的文化和技艺也得到了传承。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全州上下齐心协力,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各方力量协同作战,金平县“诺玛飞鸡”、元阳梯田红米走进北京和上海市民的饭桌,春秋航空“蓝天筑梦计划”助力贫困家庭子女实现“蓝天脱贫梦”、“云视课堂”让山里孩子放飞梦想……各级帮扶力量的汇聚,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2016年以来,外交部、中信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上海市及徐汇、长宁等对口区累计投入资金近16亿元,精准实施产业协作、劳务合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消费扶贫等帮扶工作。

同时,省级27家定点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深入红河攻坚一线,派驻7名驻村工作队总队长、3名副总队长、32名驻村第一书记、102名工作队员协同作战,在资金帮扶、项目协调、力量支持上关心帮助、真帮实扶。全州545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村、组611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2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588个,惠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8.6万户43万人。

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有马不能骑,有病无处医……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山区,境内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6%以上,山高坡陡、沟谷纵横的资源现状,成为了不少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桎梏。

要稳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是最优办法。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屏边县“七支力量”突破搬迁动员瓶颈,聚焦村庄规划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强化产业帮扶让百姓稳得住能致富,做优后半篇文章增添群众幸福感,举全力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该县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37个,1.38万名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彻底告别“穷窝窝”,迎来了幸福新生活。

通过脱贫攻坚,红河州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村各族群众稳定增收有支撑、安全住房全覆盖、义务教育有保障、看病就医不用愁。不仅于此,脱贫攻坚中,红河州还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结束了红河南部贫困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彻底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喝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难题。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红河州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实“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元阳做好乡村振兴“水文章”

近年来,元阳县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水兴农、以水兴产、以水兴村,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节水、供水重点水利工程,不断强化水利保障和生态治理,做好乡村振兴的“水文章”。

增益寨水库至烂衙门引水工程是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重点水源工程,由政府与云南建设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管网全长15.85公里,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全县2.4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元阳县加大投入补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短板,通过新建、改造、联网、配套,巩固提升了30.4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县共建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98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7%,实现了饮水安全全覆盖。

结合人居环境提升,元阳县持续开展“河长清河”、“清四乱”、“农村七改三清”等巡河清河专项行动,先后出动干部职工共100余人次,共清理整治29条河流、18座水库,清理清除各类垃圾近1吨。通过整治,一批河湖管理、保护治理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水生态、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稳中向好,河湖库渠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新街镇大鱼塘水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下游乡镇防洪的小型水利工程。“河长制”实施以来,元阳县精准施策,加强水库管理。如今的大鱼塘水库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周边植被也保护完好,绿水青山展现眼前。

拉祜山寨的变迁

下午5时许,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这个拉祜寨里陆续响起摩托车发动的声音,一辆接一辆沿着硬化道路驶出村子,驶向大头村幼儿园。

4岁的王加梅坐在爸爸王九才的摩托车上,爬上坡转了弯,他们坐落在山腰间的家便出现在视线中。等不及到家,小加梅迎着风唱起歌来:“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王九才问她:“谁教你唱的?”小加梅回答:“是老师。”

2020年4月,在重庆大学的教育帮扶下,村里的幼儿园迎来了24名来自拉祜寨的小朋友,小加梅就是其中之一。

拉祜寨深藏在群山中,距离边境线仅0.8公里,大山沟壑将“民族直过区、人口较少民族村、边境特困村”情况一同折进了这个仅有33户人家的村子。从前的拉祜寨,大部分群众不种粮食和蔬菜,不养家禽,过着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小部落”生活,是绿春县贫困程度最深、致贫原因最复杂的村寨。

2016年以来,绿春县以“党建引领、支部入寨、先锋上阵”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的守边固边工作模式,让这个拉祜寨实现了蜕变。

一大早,王九才将小加梅送到幼儿园后,返回家中为养在山坡上的30多只鸡投食。在拉祜寨,王九才是第一个发展养鸡产业的人,因勤劳、好学,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被驻村扶贫队评选为“养鸡能手”。他自豪地说:“村子里很多人都来向我学习养殖技术。”他和妻子在家里开了个小商店,空闲时间,他和妻子商量起小卖店的“转型”,接触网络较多的妻子提议说,借助农村电商的发展东风,接下来要网购点“不一样”的商品到村里销售。

王九才决定拿出村集体发展产业获得的部分分红交给妻子采购。这份2100元的分红,是拉祜寨大力发展黑木耳种植的收成。2020年8月份,大家从驻村扶贫工作队处领到钱后,在村里掀起了一场装修的“风潮”——易地扶贫搬迁的“小洋楼”纷纷铺上了瓷砖,干净卫生,冬暖夏凉。

“有了一些稳定的收入,我们的居住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都有了基础。”王九才说,现在的生活与5年前大不一样了。去年12月,王九才将成熟的木薯挖出,接着将土豆的种子播下去。“勤快地去耕作,来年的生活才能更宽裕。”王九才对小康生活信心满满。

王九才是拉祜寨群众生活改变的一个缩影。“我们村里有168个人,其中文盲半文盲有161人,绝大部分人听不懂汉语。”在驻村扶贫队员的影响下,王九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过完年后,我准备出去打工,为小加梅攒些上学的费用。我们希望她可以成为大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   

李积秀:“剪”出致富好光景

从单打独斗的葡萄疏果工,到带动数千人外出务工创收近亿元,建水县南庄镇大寨村委会邹伍村村民李积秀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熟练的技能,为家乡“剪”出了一条脱贫致富道路。

1991年出生的李积秀,初中毕业后在镇内的葡萄地里打工,练就了一手打理葡萄的好技术,她年纪轻,性格好,热情大方,关心姐妹,大家都很信任她,慢慢地,她成了疏果队的领头雁。疏完本地果,李积秀开始带着姐妹们走南闯北,到浙江、湖南、新疆等地务工,逐步打响了“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伍”的名气。

“我们每年4月至6月到外地疏果,月人均工资11000元;7月至10月去装果,月人均工资5000元。”李积秀高兴地说,不少人一天下来队伍里多的可拿到800多块工钱,少的也有300多块,随着服务客户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升,疏果队也成了不少地方争抢的“香饽饽”。

目前,全镇和李积秀一样带队外出疏果的工头有五六十人,带领的“巧媳妇”有三四千人,每人每年光到外地疏果的收入就有30000多元,为南庄镇实现创收9000多万元。

“看到身边人富了起来,大家伙脱贫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南庄镇党委书记何正伟说,在疏果队妇女的推动下,周边村寨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被激活,群众争相脱贫致富。

日前,李积秀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她的事例也不断激励着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自己所学所能,共建美好家园。

5年扶贫路 走到群众心坎里

回首5年来的扶贫工作,最为欣喜的,还是帮扶村寨脱胎换骨的变化。最开始来到主鲁,全村贫困发生率33%,道路通达率为25%,3个自然村未通公路,水、电、网都不达标,没有主导产业,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500元。面对眼前的各种问题和短板,我知道唯有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埋头苦干,才能取得突破。

面对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摸清底细后向上级汇报,一项一项不断补齐。利用主鲁村地处哈尼梯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区的独特优势,我们围绕农民的3块地(水田、旱地、林地),在增收上做文章。发展了梯田红米水稻1031亩,集中连片发展泥鳅养殖200亩,种植梨树50亩,走出一条综合种养模式新路子。

我身边的领导干部、驻村队员、村组干部,来自不同地方,受教育程度不同,但我们有同一个目标,就是让老百姓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为解决思想的贫困,我们主动对接高校和企业,为主鲁小学提供支教和资金援助,把宣传工作的阵地前移,搬到农户家中去,组织开展“火塘夜话”……

一点一滴的付出赢得了百姓信任,也让主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目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0户725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9500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乡亲们脸上重新绽放笑容。

——中信集团派驻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主鲁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韩智慧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 必威体育app官网: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必威体育app官网: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