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红河实践”

夯实六个基础 作出六个示范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6-18 14:24:38 【字体: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活着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汉族等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61.5%。千百年来,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书写了红河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红河各族儿女更是携手绘就了“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的绚丽画卷。

头条(10517080)-20210618143448.jpeg

蒙自至屏边高速公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思想、文化、物质、社会、法治等基础,在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成功示范。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20世纪50年代初,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成立时,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庄严签订《团结爱国公约》。1957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开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征程。1986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颁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于2019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六月的红河,万物并秀,满目葱翠,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升温。午后的屏边苗族自治县汇水寨民族文化广场,一阵阵节奏明快的音乐声响起,“屏边包谷齐刷刷长满坡,嫩包谷烤出酒来最好喝,朋友来了有好酒,大碗小碗一起喝!”彝族、苗族村民们和着音乐唱起自创民歌,迎接客人到来。凭借和谐的民族关系、独特的民族风情,汇水寨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链接图蒙自(10517050)-20210618143456.jpg

蒙自彝族群众在歌唱美好生活

在红河州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关键时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蒙自市召开。百余位社科、民族学专家学者深入弥勒、泸西、元阳、屏边、蒙自等县市的20多个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感受红河州各民族同胞淳朴热情的同时,也看到了边疆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红河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探索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边疆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创新发展之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给予了高度评价。

夯实基础作出示范

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全部住进新房、家家通硬化路、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拉祜群众的今昔巨变,成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缩影,更成为红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交出的一份圆满答卷。

夯实政治基础,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作出示范。红河州委把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州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定系列文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夯实思想基础,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上作出示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主线推进铸牢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链接图屏边(10517060)-20210618143452.jpg

屏边苗族群众制作花米饭

夯实文化基础,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作出示范。注重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和载体,突出抓好乡村、社区、单位、团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创造“嵌入式”的社会生活环境,各民族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各民族守望相助、一家人、一家亲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夯实物质基础,在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作出示范。深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及兴边富民工程,坚持资金、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着力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全面夯实现代化建设基础。

夯实社会基础,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上作出示范。深入开展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创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等“6+N”进工作,打造和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圈、示范联盟,“点、带、圈、盟”示范创建新格局逐步形成。

夯实法治基础,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上作出示范。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筑牢民族团结和谐的法治基础。成功创建全国、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7个及30个,依法保障民族团结进步更加有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顺和谐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绿树掩映,红旗招展,红河会堂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碑”更显庄严。以心相交,坦诚相待,“在红河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红河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民族团结红利”激活发展红利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金钥匙”。为了快速平衡发展,红河州展开了一系列“大会战”:

“十三五”末高速公路里程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达1000公里,实施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500公里,实现行政村100%通硬化路。建成现代农业示范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25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67个。7个贫困县全部如期脱贫摘帽,91万人告别贫困。13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教育事业“五年上新台阶”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全州1145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各族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全面改善。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417.48亿元,列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首位。“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成为红河新州情。

行走在红河两岸,不难发现,无论是红河州全域的高质量发展,还是村村寨寨旧貌换新颜,都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实现的,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与行动。可以说,在红河州广袤的大地上,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红河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和谐共进是文明的基因也是文化的自觉,是历史的底蕴也是未来的道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红河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十四五”时期,红河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的部署要求,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向纵深发展,把示范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家庭、学校班级、企业车间等,推动示范创建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全覆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为推动云南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取得新进展贡献红河力量。

红河州委书记洪正华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红河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努力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力争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面旗帜。”

蒙自市 小调唱出大变化

雨过铺镇永宁村位于蒙自市长桥海北岸。在村子广场上,热情的彝家人舞着扇子,唱着小调:“永宁村,是宝地,发展快,有名气,跟党走,志不移,爱国家,爱集体……”

永宁村属于彝族支系尼苏人聚居的村落,同时也是彝族传统花灯的发祥地,全村90%以上村民都是彝族。“每年火把节时,各村各寨各个民族的人都到我们这来过节,非常热闹。”村民李炳和说,这里邻里之间关系和睦,是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永宁村的美好画卷,是蒙自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缩影。

蒙自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夯实政治、思想、文化、物质、社会、法治基础,在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8个方面力求形成示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市各族群众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并开枝散叶,结出累累硕果。

“你看,我们村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宽阔的水泥道路通往各家各户,还有崭新的校园和广场……”在永宁村花灯传习馆内,馆长李梅和几位花灯传承人在练习花灯小调的间隙,滔滔不绝谈起村子的变化。

歌以言志,曲由心生。生活的变化,也被她们写进了歌词里:

“家园美、世界新,泛亚铁路村边过,高速公路通国门……”

“彝家人,最勤奋,地流转,强经济;树村风,扬正气,抓发展,同受益……”

一个个音符、一句句唱腔,不仅道出了永宁村彝家人的幸福快乐,更映衬出全市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共筑中国梦而努力的决心。

弥勒市 移民新村一家亲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就不可能让7个村委会的2669人一次性搬出大山住进社区安居房,实现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杨宏兵是弥勒市东山镇将军寨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他对这个由彝、苗、回、壮、汉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就在3年前,社区居民陈培芝还居住在距东山镇7公里外的旧城村委会落格村。“原来我们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年收入不足2000元。”她指着自家的楼房说,“搬到社区后,住有楼房、出门有柏油路、家门口能就业、孩子就近能读书,就像换一个世界。”更令她感到幸福的是,现在的左邻右舍之前并非同一村寨、民族也不同,但大家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东山镇先后获得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省级“文明乡镇”和“生态文明乡镇”称号。

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过程中,弥勒市始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突出“一条主线、围绕三个重点、打造八项示范”与聚焦“十一进”工作的创建做法,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重点培育、典型引领”的示范效应,实现了创新推动、整体提升的全新局面。东山镇“五镇同创”、西三镇可邑村“三融合巩固提升创建成效”、红河卷烟厂“促进民族团结、振兴地方经济”、太平湖“民族团结进步共绘太平新景”等创新模式,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走出了一条条新路子。

石屏县 异龙绽放团结花

异龙湖畔,一排排新建的青瓦白墙小院,群众喜迁新居;群山之间,一条条通畅的硬化道路连接内外;城乡之间,一座座基础设施完善的校园内书声琅琅,孩子们绽放笑颜;田间地头,各族群众携手共进,发展产业迈向小康;舞台之上,海菜腔唱起来,烟盒舞跳起来,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一簇簇“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见证着石屏县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进、同心筑梦的历程。

“现在,村里的彝汉两族同胞一起发展产业、一起庆祝佳节,就像一家人。”在异龙镇阿希者村的桃林里,村党总支书记许海清讲述着彝汉两族村民共兴“桃花源”的故事。自古以来,阿希者村就有种植桃树的历史,彝汉两族世代在此辛勤耕耘。在村民的携手努力下,如今的阿希者村成功嫁接出“阿希者红桃”,全村红桃种植面积发展到了6000亩,实现年产值1200余万元,这座深山中的“桃花源”又重现昔日盛景。

石屏县居住着30余万各族群众,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50%以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间的习俗、文化、语言渐渐融合。正如许海清所说:“虽然姓氏各异,民族不一,但大家自古共饮一泉水、同耕一座山,相互尊重,世代和睦。”在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1月,石屏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一支民族和谐团结的同心曲,响彻群山,回荡在异龙湖畔,更萦绕在各族儿女的心头。

元阳县 和衷共济谱新曲

走进元阳县南沙镇排沙村,一派团结和谐、发展进步的繁荣景象:楼房拔地而起,道路宽阔整洁。路旁巷道,民族团结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农田里,管理水果、蔬菜的村民忙得不可开交。

“排沙村是一个傣族村。这些年,我们村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推进了各项工作开展,如今村庄美了,产业发展了,群众致富了。去年我们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排沙村村小组长刀聪自豪地说。

这是元阳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元阳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处处呈现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繁荣发展的温馨画面。

“以前,我们村是个穷村子,但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太大了。这种变化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结果。”马街村委会牛街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卢小会说,牛街村注重抓好各项工作开展,不断夯实民族团结基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现今的牛街村呈现出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特色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相处的喜人景象。

截至目前,元阳县共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中国传统村落村寨7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2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3个、示范家庭200户,示范岗位460个。2020年8月,元阳县被省民宗委命名为第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屏边苗族自治县 团结和声最嘹亮

晨光熹微,苗乡屏边在暖暖的金色朝阳包裹中逐渐苏醒。坐落于大围山腹地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玉屏镇姑租碑村委会刺竹林苗族群众已经开始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个只有40户人家的苗家村寨,凭借大围山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培养起一批芦笙、苗绣等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手牵手、同步走、共富裕,人均纯收入早已突破6000元。“民族团结是我们村发展的根。”村民小组长的话一语中的。

在屏边苗族自治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故事数不胜数。

玉屏镇平田村委会石头寨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彝、苗、壮等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数的84%。村民王琼红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苗族群众,她说:“虽然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但并不影响交流,还促进了各族群众间的相互学习,这也使得各民族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为亲近频繁。”

今年以来,屏边县持续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我是中华民族”等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进一步凝聚起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日落西沉,完成一天的劳作,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汇集到玉屏镇撇枝村,大家互相拍照、交谈,围着熊熊篝火跳起了芦笙舞,嘹亮的民族和声一曲接一曲,直至深夜。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 必威体育app官网: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必威体育app官网: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