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专场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0-06-19 10:00:00   【字体:

蔡祥荣:

感谢纳云德书记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现场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前段时间,由于连降暴雨,贡山县遭遇了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一定损失,这给原本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怒江带来了新的挑战,请问,怒江州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防范和降低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风险,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役的?

 

怒江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余剑锋回答记者提问

怒江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余剑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怒江州“5·25”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怒江州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迅速行动、奔赴灾区、靠前指挥、专题研究,召开灾后重建工作现场办公会,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抢险救灾、核查上报,精准核实灾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分行业制定救灾帮扶方案,因村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做到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帮扶精准。通过核灾抗灾、精准帮扶、危房修建、补植补种、设施抢修5项措施,有效防范和降低因灾致贫、返贫风险,确保不因灾影响脱贫质量,打好打赢怒江深度贫困攻坚战。

一是组建了救灾帮扶工作组,第一时间开展核灾抗灾。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组建救灾帮扶工作组,统筹扶贫、工信、民政、交通、农业、水利等力量,先后投入2000多人,到村到户转移群众和核灾抗灾,分行业制定帮扶方案,做到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帮扶精准,全力做好灾后帮扶工作。

二是开展精准帮扶,第一时间将受灾群众纳入“两类人员”进行监测帮扶。对受灾影响严重的群众,及时纳入“两类人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制定帮扶措施,通过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稳岗就业、临时救助、恢复生产等方式,把群众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围绕受灾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开展“百日提升行动”,确保受灾群众不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

三是全面开展房屋受损核查,第一时间制定危房修建措施。逐村逐户全面排查核实群众房屋受损情况,一户一户制定危房修建方案,对一般损坏的615户进行加固,对倒塌的31户和严重损毁的164户进行选址重建,力争在9月底完成受灾群众危房修建工作,确保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四是迅速实施产业补植补种,第一时间把因灾受损程度降到最低。组织农业、林业等部门,逐村逐户现场核实统计,制定方案,做好种苗对接,及时补植补种,做好养殖业采购供应协调保障,将群众因灾害受损程度降到最低,确保群众不因灾致贫返贫。

五是全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抢修,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通过供水设施修复、临时送水等措施,确保群众户户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加大损毁电力、通讯保通力度,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电和通讯网络信号、广播电视全覆盖。对受损的学校、卫生室、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修缮、租房、共用等方式,解决群众就学就医和公共活动等困难。对损毁的农村道路抢通修复,在本月底前恢复农村道路正常通行。目前,供电、通讯全部恢复;主干道全部恢复通车,90%以上的村组道路基本恢复通车;供水系统抢通恢复供水184个小组,恢复率77.31%;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正积极有序恢复。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

刚才听了纳书记的介绍,怒江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生态就业,让很多群众受益。请问,怒江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大部分地方没有平地,如何把这些劣势变成优势,让绿水青山助力脱贫攻坚,怒江有哪些具体实践和心得?谢谢!

  

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吕超回答记者提问

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吕超: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怒江州98%以上的土地是高山峡谷,这是我们发展的劣势,但我们拥有着78.08%的森林覆盖率和良好的自然资源,这恰恰是我们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所在,利用生态资源实施生态扶贫是怒江脱贫攻坚必然的选择。2019年底,全州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近3000元,占到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回顾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着力走好“三条路”,加速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是实施生态补偿,打开群众护绿增收的幸福路。生态护林员是我们实施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我们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参加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管护,实现生态得保护,贫困群众得增收。目前,我州选聘生态护林员达30643人,户均年增收1万元,带动12.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比如:福贡县子里甲乡子里甲村农户木付迪,2016年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在管护好森林的前提下,带头发展林下种养业,他家5口人,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2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000多元,真正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二是开展生态修复,共筑群众造绿增收的绿色路。我们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56万亩,惠及11.33万贫困人口,补助期内人均增收3000多元。同时,我们实施“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推进怒江、澜沧江两岸生态修复治理,组建了185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让2.05万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就地实现劳务收入,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了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

三是发展生态产业,拓宽群众借绿增收的致富路。我们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全面打造以核桃、漆树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以花椒、草果为代表的绿色香料产业,以重楼、云黄莲等为主的林下产业。目前,全州已形成近380万亩生态产业,“四山夹三江”的怒江莽莽群山已变成了“金山银山”,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同时,基于丰富的蜜粉资源和野生中蜂资源,我们实施了“怒江花谷”生态建设,为怒江的甜蜜事业增加甜度,全州中蜂养殖规模达6万箱,怒江人民依“山”致富,日子越过越“甜蜜”。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守护好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成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让“百姓富”与“生态美”实现同频共振,我就讲这些,谢谢!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怒江州作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贫困发生率全国最高,云南省剩余未脱贫的9个县中,怒江州就占了三个,可以说脱贫攻坚任务就占了全省三分之一,通过努力,现在任务已基本完成了,请问,下一步怒江州采取什么措施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怒江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张杰回答记者提问

怒江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 张杰:

谢谢新华社记者对怒江州脱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刚才,云德书记在发布词中讲到,经动态监测,到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能够如期实现泸水、福贡、兰坪3县(市)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一步将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来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一、聚焦标准,攻坚拔寨,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对标贫困退出标准,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下沉一线作战,各级领导带头挂牌督战实战到村到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存在的不足,对照贫困退出“571”标准,开展常态化遍访走访排查。一是对于已经摘帽的贡山县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保持连续攻坚态势。二是对于未摘帽的泸水、福贡、兰坪3县(市),所有农户一户一户“对标准”,一户一户“过筛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条条抓落实,限期完成,确保及时清零,户户达标,村村达标,户户过硬,村村过硬,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怒江深度脱贫攻坚战。

二、聚焦脱贫成色,巩固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怒江州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围绕整改质量、脱贫质量、产业发展、就业稳岗、数据质量、人居环境、后续巩固、群众认可度等8项工作,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满意度、认可度。一是健全落实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二是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定期收集风险隐患,按月分析研判,及时防范化解。三是持续深入开展“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脱贫”主题实践活动,坚持“项目工作日”每月定期调度推动,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推进怒江脱贫攻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破解区域贫困,纵深推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现在的怒江每天都在变化、每时都在进步,正从区域性、整体性深度贫困走向整族脱贫、整州脱贫的“百米冲刺”。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培育、综合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二是在巩固好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形成可持续的脱贫效应,把工作重心从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等基本问题转向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要关注农村贫困转移到统筹城乡减贫一体化上来,从政府帮扶向提高贫困人口可持续内生动力转变,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      分享到: